广告区域

创亿娱乐自媒体 (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手机app下载

创亿娱乐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的指导意见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的指导意见文章来源:生态环境部      日期:2024-01-26      浏览 5 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动经济和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党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任务要求,聚焦重点污染物、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现就进一步优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提出指导意见如下。一、优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规则统一以空气质量指数(AQI)为预警分级指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以下简称重点区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城市、县(以下简称省市县)黄色预警以预测日AQI>200或日AQI>150持续48小时及以上、橙色预警以预测日AQI>200持续48小时或日AQI>150持续72小时及以上、红色预警以预测日AQI>200持续72小时且日AQI>300持续24小时及以上为分级标准,其他近三年仍出现重污染日的省市县原则上参照执行。对不同污染物造成的重污染天气,采取差异化应对措施。因细颗粒物(PM2.5)污染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应严格按照大气法第九十六条有关规定积极应对,应急减排措施应依法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指南制定。因臭氧(O3)污染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应及时向社会发布健康提示信息,同时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排放源的日常监管。因沙尘、山火、局地扬沙、国境外传输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应及时向社会发布健康提示信息,引导公众采取健康防护措施,可视情采取加强扬尘源管控等措施。二、规范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当预测到未来空气质量可能达到预警分级标准时,各地应及时确定预警等级,原则上提前48小时及以上发布预警信息,按既定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或按照所在区域应急联动统一要求,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当预测发生前后两次重污染天气,且间隔时间未达到36小时时,应按一次重污染天气从高等级应对。预警信息发布后,应急响应前,空气质量预测结果发生变化,与预警信息不符的,应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警等级或取消预警。应急响应后,当空气质量预测结果或监测数据达到更高预警等级时,应及时提高预警等级,升级应急响应措施;当预测未来空气质量改善,且将持续36小时及以上时,应降低预警等级或解除应急响应,并提前发布信息。各地应根据预测预报结果和预警分级标准,依法依规及时启动和解除应急响应,不得出现达到启动条件但未启动、达到解除条件而未解除的情况;不得以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理由,随意发布预警信息并启动应急响应、提高预警等级、延长响应时间。各地应在预警信息发布或应急响应解除当天将相关信息通过空气质量预报联网信息发布管理平台报送生态环境部。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信息应向社会公开发布。三、强化区域应急联动综合考虑气象、地形、污染传输特点等因素,合理划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区域。各区域应强化重污染天气区域应急联动,明确组织协调单位。其中,生态环境部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应急联动组织协调单位,同时加强对各区域应急联动的指导;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为汾渭平原应急联动组织协调单位;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办公室为长三角地区应急联动组织协调单位;长江中游城市群、东北地区、天山北坡城市群、成渝地区等已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的区域,应尽快明确应急联动组织协调单位;鼓励其他邻近省份、跨省交界城市、省内交界城市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并明确应急联动组织协调单位。各区域应急联动组织协调单位应加强空气质量形势联合研判,预测到将发生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时,及时通报区域预警提示信息,明确应急联动范围、预警等级和应急响应时间,组织开展应急联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严格按照区域预警提示信息要求,及时组织所辖市县开展区域应急联动,省内应急联动城市原则上启动同一等级预警,预警等级和应急响应时间不再依据城市预测预报结果确定。各地应将区域应急联动有关要求纳入应急预案。四、加快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制修订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配合本级人民政府并指导市县人民政府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制修订工作。已经按《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预警分级标准完成应急预案制修订的地方,应对照本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及时进行更新;尚未完成应急预案制修订的地方,应按本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开展应急预案制修订工作,并于2024年3月底前完成。应急预案制修订后应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建立责任体系,明确组织机构、职责和责任人,强化部门协作,形成重污染天气应对合力。应急预案应充分考虑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等有关需求,尽量减轻对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五、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效果评估省、市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研究建立针对重污染天气应对的事前研判、事中跟踪、事后评估技术体系。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建设和专业人员配备,完善预测预报和形势分析的会商机制,建立重污染天气案例库,及时对污染过程预测预报准确性进行评估,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72小时预测预报准确率,尤其是重污染天气过程的预测预报准确率,确保污染过程不漏报;2025年年底前,省、市具备7—10天预报能力,区域具备15天预报能力。推进多源清单融合,动态更新排放清单,及时掌握本地源排放情况,重污染过程期间开展动态成因分析,研判污染来源贡献。及时组织专家对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解读,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开展应对措施落实情况及减排效果分析,加强应急预案实施效果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完善应急预案。生态环境部根据需要对地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进行评估,如发现存在应急响应启动和解除明显不规范、应对措施不落实问题突出等情形的,将视情进行通报。现行重污染天气应对政策文件有关要求,如与本指导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指导意见为准。

生态环境部

2024年1月22日

(此件社会公开)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4年1月23日印发

浙江发布高温预警(浙江天气预报高温)

本文目录一览:

16个高温红色预警!未来七天浙江将出现第三轮严重酷热天气,如何防范...

1、尽量不要暴饮暴食,如果一顿饭吃不了太多食物的话,可以少食多餐。在运动方面,大家最好不要去户外运动,可以趁着早上天气比较舒适的时候出去跑步,但是阳光越来越狠毒的时候,千万不要外出冒险,可以选择室内运动。

2、当高压受到控制之后,盛行的气流就开始下沉,地面开始增温,在这样的大范围环境内,高压带的作用更加明显,不容易形成云朵,而且空气比较干燥,当太阳辐射大到地面之后热量增多,所以高温情况频发。

3、第酷热天气要注意室内和车内通风注意防暑:如果室内或车内处于密闭状态,空气将无法流通,酷热天气本身就温度高,再加上太阳强光照射,密闭空间内将产生蓄热作用,温度会持续上升,很快会超过高温平均温度。

4、三)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图标:含义:天气酷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39℃以上。防御指引:注意防暑降温,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防火;建议停止户外露天作业;其它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5、而且大家也不要在非常炎热的阳光下停留过久,特别是不要让阳光长时间直射以及裸露的皮肤。特别是那些对紫外线过敏的人,在炎热的夏天一定不要出门,否则会出现非常严重的过敏情况。

橙色高温预警的标准是

1、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黄色: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橙色: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红色: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以上。

2、℃以上。登色高温预警是37°C以上。高温橙色预警是中国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监测在高温到来之前做出的预警,提示百姓预防,尽量减少高温带来的不适,避免中暑等情况的发生,高温橙色预警是高温预警中的第二级别。

3、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摄氏度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摄氏度以上。

4、高温橙色预警35度。根据查询天气网显示,高温橙色预警是指24小时内或者未来3天内,区域内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或者白天最高气温较为持续地在33℃以上的情况。

浙江省湖州市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会有哪些影响?

1、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高温天气会持续一个月左右。

2、尤其在农业方面,高温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高温少雨同时出现时,就会造成土壤失墒严重,加速旱情的发展,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3、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电费也随之增长几倍,而且经常性的会出现上火现象。除此之外,天气温度的忽然改变,也会导致部分人群获得热伤风。

当日温度超过多少摄氏度时,会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世界气象组织建议高温热浪的标准为:日最高气温高于32℃,且持续3天以上。中国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标准: 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天气炎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40℃以上。高温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橙、红表示。

红色高温预警是40℃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是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监测在高温到来之前做出的预警信号,提示百姓预防,尽量减少高温带来的不适,避免中暑等情况的发生,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是高温预警信号中的第三级别(最高级别)。

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就是高温天气。高温预警:高温黄色预警信号:连续三天温度达到35℃;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当日气温达到37℃;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当日温度达到40℃。

红色预警信号中高温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出版机构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国高温预警信号的发布、解除和传播。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温预警信号的发布、解除和传播的管理工作。

浙江气温再创新高,非洲狮在杭州已热成“狗”,当地的天气何时会出现转变...

1、浙江的温度再创新高,非洲狮在杭州已经热成狗的消息在网上疯传,其实这并非空穴来潮。

2、非洲狮子在杭州热成了狗,可以窥见杭州的气温究竟有多么高,让来自非洲的雄狮都忍受不了了。杭州受到了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温度,白天的温度在38度以上,最高达到了40度,而人们的体感温度更加的高。

3、狮子的散温方式跟狗一样。网上有一段非洲狮子在杭州变成狗的小视频很受欢迎。视频中的狮子躲在阴影中,热得摇着头,伸出舌头,不停地发热。

4、而且狮子身上有着特别厚的毛毛,到了夏天之后,它们也会觉得非常的闷热。尤其是遇到了高温天气,这些动物们也会表现的有一些不太适应。因为生存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它们造成一些影响。

上海台风预警(上海台风预警等级)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防御第10号台风“安比”?

为应对台风“安比”,江苏省防指7月21日17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苏州等地督促指导防台风措施落实情况,并下发通知部署各地落实各项防御措施。

预计“安比”7月21日早晨进入东海东南部,强度继续加强,最强可达强热带风暴级或台风级(11—12级),7月21日夜间到7月22日早晨将在浙江温岭到江苏启东一带沿海登陆(10—11级)。

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了解政府的防台行动对策。关紧门窗,紧固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从危旧房屋中转移至安全处。处于可能受淹的低洼地区的人要及时转移。

防御台风灾害的措施 台风来临前 (1)要弄清楚自己所处的区域是否是台风要袭击的危险区域。(2)要了解安全撤离的路径;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风场所。

储备水:在台风来临的前几天,就要储备饮用水了。可以买一箱矿泉水囤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储备粮食:除了储备水之外,还要储备粮食。可以去超市买一些不太容易坏的蔬菜和水果,以备不时之需。

上海台风即将到达,作为上海公民你将如何应对?你会觉得害怕吗?_百度...

1、住在楼房中的居民,在台风到来前应检查一下门窗是否牢固,并及时关好窗户,取下悬挂物,收起阳台上的东西,尤其是花盆等重物,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体。

2、台风来临前,应随时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报纸、气象热线等媒体刊载的有关台风的最新动态。市民应提前准备手电筒、蜡烛、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吊物,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

3、台风苏拉对上海无直接影响。2023年第9号台风“苏拉”为超强台风级,正步步逼近华南沿海,并将于9月1日夜间到2日上午在广东惠东到台山一带沿海登陆,不排除登陆香港的可能性。台风“苏拉”对上海无直接影响。

4、上海启动应对台风准备,具体会做出怎样的应对举措?上海已经启动了一些防范台风的准备,有的地铁已经开始停运,并且如果出现橙色预警,很多门牌店将进行断电处理,将路边的树木扶正,还有很多措施预防烟花。

5、学校应该在这种天气下做出一定的反应如果天气实在是过于恶劣的话,可以先暂时停课,将线下课改为线上课,让学生在家里面上网课。

6、住建、交通、海事、绿化、文旅、城管、房管、电力等部门要注意防范陆上、海上及沿海地区大风,及时加固或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室外物品。

台风的预警标准

第四:台风红色预警是最高级别信号,其表示6小时内,沿海或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三)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防御指南: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准备工作。

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种。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颜色代表等级:分为蓝、黄、橙、红四个等级。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到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台风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种颜色来表示。蓝色:表示台风可能会影响到本地区,但风力较弱,不会对人和物造成明显的危害。

防台风二级应急响应是什么意思

防台风二级应急响应指政府推出的针对台风灾害而设立的应急方案,通过该方案使损失减到最小。应急响应机制强度由一级至四级依次减弱。

法律分析:台风三级应急响应就是三级状态,三级状态实行两天一报。台风二级应急响应就是二级状态,二级状态实行一天一报。

防台风二级应急响应指政府推出的针对台风灾害而设立的应急方案,通过该方案使损失减到最小。与预警级别相对应,应急响应分为Ⅰ、Ⅱ、Ⅲ、Ⅳ四级。